2010年[電影] [影評][臺灣] [第四張畫 ] [ The Fourth Portrait ] 我的四個境遇

 第四張畫講述一個男孩,在粒徑親身父親死亡後,接下來所遇到不同時期的不同心境

第一階段是父親死亡,父親的死亡對男孩來說是一種沒有午飯吃的境遇,沒有午飯吃意味著沒有基礎的生活,這時有一個學校工友,扮演著第一個助人的角色,這個助人的角色善於講故事,比起實際作為,工友給男孩的是一種生活的警訊


第二階段是親生母親接到在生家庭的階段,這個階段男孩遇到兩個願意幫助他的人,一個是親身母親,雖然生母有義務養他是真的,不過生母的態度也知道,能接他到身邊真的是不錯的了,生母一直表現出想給他甚麼,卻甚麼也不能給的樣子,好像是靠著繼父養,實際上繼父不賺錢,好像是個性懦弱,可是在酒店有能展現自己的脾氣,總之男孩知道,要從生母那邊得到甚麼有限


第二階段中還有一個角色幫助了他,那就是那個在街上無所事事的男生,這種男生看起來社會上很像沒有,事實上在街上很多,多數就跟納豆飾演的一樣,看起來很壞,不過也不能做甚麼,很會講些有的沒的,尤其是對小朋友,不過其實沒做過甚麼事情,在角色中,他也是能幫男孩的,不過能幫的方式跟力量也有限,與其說是幫,比較像是找一個玩伴,雖然會偷東西,不過有種莫名的紀律,跟他再一起是男孩最自在時候


第三階段就是夢見哥哥的時候,這部分改編自真實事件,大致上就是說有一個小孩被繼父打死埋屍的事件,這個事件對男孩是最糟糕的境遇,相比前面那些都有有趣的成分,這個事件在那個家有種莫名的詭異,尤其是疑似哥哥的冤魂穿著,正好就是男孩電影開頭前在喜的那件衣服,感覺有呼應


第四階段也就是第四張畫收得很快,在男孩的面容停留許久,這不得不說非常厲害,因為我們從前幾張畫中,其實也是在看這個男孩的境遇,那最後一張呢?就是在看這些境遇後,所成就一個男孩的面容了,前面那些人啊!包含生父也是,都是那種沒有能力幫助別人的人,不過他們都讓男孩有一個能生活的方式或交給男孩一個生活的態度,就像男孩在當繼父有點恐嚇威脅他時,他想到的就是那個年輕男子,只是當他看到男子時.他也知道這個男子跟工友還有父親跟生母一樣,都是自顧不暇的人,所以又默默縮回去了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