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[電影] [影評][日本][青春末世物語][] [ Happyend] 他們不是摧毀社會什麼 而是 只想延遲被定義的時刻
他們不是摧毀社會什麼
而是
只想延遲被定義的時刻
那天在校園,聽到附近消防局的警報聲響起。那低鳴聲音早上的寧靜,彷彿是一種無形的預告,讓我不自覺想起,空音央的《青春末世物語》。
不是因為真的有什麼災難正在發生,而是那種「即將來臨」的感覺,快了快了!
那種被錯誤警報喚醒的身體記憶,你知道沒有災難,但身體還是緊繃。
這種緊繃,是青春的肌理,是未爆彈的情緒存在狀態。
我們怎麼談青春?
是如傳統文本所教導的瓊瑤式的花樣年華?
還是像空音央那樣,把青春安置在末世的風口上,任其在電音的節點中失序?
《青春末世物語》不是在描述一個終點,而是在建構一種「幾乎要結束、卻還在喘息」的狀態
這部電影不斷告訴我們
青春不會是一種純然的美好,而是一場正在進行的危機治理,高中生從混亂、衝撞、不確定去學習,荒謬又無比真實
我想起電影中兩位男主角在夜裡逃離臨檢的場景。
那不是反社會,而是一種年輕抗拒體制近乎本能的逃逸動能。
他們不是要摧毀什麼,
而是只想延遲被定義的時刻
在那個瀰漫著地震低鳴與電音共振的東京,他們試圖用身體撐出一個還能呼吸的空間。
他們不是在對抗權威,而是在拒絕世界為他們寫好的腳本,他們要寫自己的,哪怕只是幾秒鐘的即興。
空音央的鏡頭選擇不製造戲劇性的斷裂,而是精準地捕捉那種
「還沒來、但快來了」
的徬徨 這在BTS的音樂也曾出現
這是某種美學的選擇,也是一種少年倫理的姿態。
他不把青春過度戲劇化,反而讓我們看見青春作為
過程的可笑與可貴
我尤其喜歡電影中的學生們角色,他們在身份認同的過程中逐漸邊緣化,但這不是一場關於同情的戲碼,而是更深層的存在困境。
他們不是一個飾演悲劇人物的存在,而是一個準備隨時引爆自己的人。
他的脆弱不是軟弱,而是一種鋒利他的存在,就像那警報聲一樣,持續地在提醒我們,世界未必真的崩塌,但我們早已生活在斷裂中生活。
所以我說,《青春末世物語》不是末日電影,而是一封寫給不願服從的靈魂的備忘錄。
裡面有音樂,有反抗、有抗拒,有一點點的浪漫,但更多的是,一種明知不可為,卻要而為之的青春姿態。
這部片最動人的地方,不在它講了什麼,而在它如何讓你 感覺 到一種說不出來但揮之不去的東西。
那是一種持續震動的餘音,是夜裡還會響起的電子節點,是青春還沒完結、但你知道
它快了的那種哀傷與自由。
對我來說《青春末世物語》
不是一部讓我們用理解的電影,
而是一部我們我還記得的電影。
像
那聲警報,它會響過,在你心裡
還在震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