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[書籍] [影評][韓國][대도시의 사랑법] [在熙, 燒酒, 我, 還有冰箱裡的藍莓與菸] [대도시의 사랑법] [Love in the Big City] 愛情並非答案,而是一種不斷追問與自我揭露的方式
你知道嗎,有時候我們談愛情,其實是在談一種生存的方式,如何在嚴厲裡呼吸,在凝視裡逃離,在城市的洪流庇護。
朴相映讓我們意識到,愛情最動人的地方,正是它的不確定與不完美。
朴相映的小說《在熙的男朋友》,從一開始就不僅僅是一段歸於男性愛情故事的書寫。
它所觸碰的,不只是兩個人的關係,而是整個社會如何去容納、檢視與評價這段關係。
換句話說,這部作品真正談論的,是愛情如何在當代韓國社會的文化與權力結構中生存,甚至如何被迫以一種
「預告片般」的方式出現與消失。
在書籍分享會中,作者提到一個關鍵詞「城市的包覆性」。
這是一個極具批判性的觀點,城市與鄉村之間,往往存在一種張力。
城市之大,提供了匿名與自由的可能,人可以在都市的洪流裡找到理解的空間,找到「同類」。
這裡的「包覆性」不是單純的安全,而是一種能夠隱身的自由。
相比之下,鄉下則是一種矛盾的場域
它的確溫暖,但這份溫暖背後,卻伴隨著無孔不入的檢視性與侵略性。
你的一切都被知道、被評論,甚至被規訓。
這種「透明」讓人無法呼吸。
於是乎,《在熙的男朋友》呈現的不只是愛情故事,而是愛情如何在「透明」與「隱身」之間尋找生存空間。
小說中的母親角色,也是一個具有「預告性」的人物。
她的嚴厲,往往不是單純的愛,而是一種帶著補償意味的愛。
這種補償性往往出現在她看見孩子有某種「缺陷」時。
當她認為孩子不符合她對於「正常」或「完整」的想像,她就會更嚴厲、更高聲,試圖用規訓來「矯正」。
這種母愛背後的權力機制,不僅是個人性的,更是社會性的。
它揭示了韓國社會中家庭與規範的共謀關係,當一個孩子被視為「偏離常軌」,家庭就成為第一個執行社會規範的單位。
值得注意的是,這部作品的預告片也被迫面臨「下架」的處境。
就像韓國的電視劇預告片,因為涉及宗教與少數群體議題,而被強制刪除或封鎖。
與此同時,卻有來自歐洲亞洲其他國家的聲援,甚至有六百萬韓國人在網路上響應。
這樣的張力說明了一件事,文學與藝術並不僅僅是國內的對話,它同時也是跨國的、全球的回音。
透過《在熙的男朋友》,我們看見韓國社會內部的矛盾,也看見國際間如何將其放置在更大的文化辯論之中。
當韓國與鄰近的台灣或泰國相比時,韓國的處境似乎更需要更多的討論。
換言之,這部小說不只是文學,它本身就是一個發聲的場域。
談到愛情,作者提出了一個極其重要的觀點,愛情裡最難的,不是甜蜜的開始,而是如何在互相傷害與被傷害的關係中找到出口。
他認為,愛情是
兩個人為對方「找想」的過程。
這句話看似溫柔,卻深藏著現實的殘酷。
因為「找想」意味著妥協也意味著努力,意味著你要在對方的語言裡,在情緒裡,找到一個彼此能夠站立的地方。
這樣的過程並不簡單,甚至充滿了誤解與摩擦。
也因為這樣的不簡單,愛情才顯得真實而有力。
它不是理所當然的禮物,而是一種需要經營、需要抵抗的工作。
這或許就是小說最動人的地方,它承認愛情的艱難,卻同時相信愛情能帶來的快樂與理解。
我們如果將《在熙的男朋友》放在韓國當代文化的脈絡來看,它其實是一個極具勇氣的文本。
因為它既挑戰了家庭的規範,也挑戰了社會對於「少數」的壓抑。
同時,它並不流於悲情,而是以一種誠實的筆觸,描繪出愛情的困境與可能。
這樣的誠實,反而讓讀者能在其中看見自己的影子。
因為無論我們身處哪裡,愛情始終都是一種不斷拉扯的經驗。
我們既想要自由,又渴望依附,既害怕受傷,又不得不冒險。
我認為,作品的價值不只是它說了什麼,而是它如何讓我們重新看待自己與世界。
《在熙的男朋友》正是這樣一部作品。它不僅是一段愛情故事的敘述,更是一個關於城市與鄉村、家庭與社會、國內與國際、愛與傷害之間的辯證。
我們思考中,愛情的經營之所以困難,正因為它總是與環境、與權力、與身分相互交纏。
但也因為如此,愛情才會成為我們最值得守護與思考的經驗。
在這裡,愛情不是答案,但它是一種「提問」的方式。
透過愛情,我們被迫去提問
什麼是理解?什麼是自由?什麼是我們願意承受的傷害?
而《在熙的男朋友》之所以重要,正是因為它逼我們去面對這些問題。
這些問題不僅是文學的,更是社會的、政治的,甚至是我們每個人日常生活的。
與其說《在熙的男朋友》是一部同志愛情小說,不如說它是一面鏡子,讓我們照見愛情與社會如何彼此纏繞。
不只是在書寫兩個人的親密,它在追問城市與鄉村、家庭與社會、規範與自由之間的張力。
小說裡的母親,不只是母親,她更像是一種社會性的隱喻;城市的匿名,也不只是地理條件,而是一種尋求庇護的文化心理。
與其說我們讀到的是愛情的甜蜜,不如說我們讀到的是愛情的掙扎,在互相傷害與修補之間,依舊渴望被理解。
這正是作品的力量所在,它不只是安慰性的,而是迫使我們在愛情的表層下,看見更深的結構與矛盾。
最終,《在熙的男朋友》提醒我們,愛情並非答案,而是一種不斷追問與自我揭露的方式
它迫使我們在關係裡,誠實地面對自己,也誠實地面對世界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