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 [評論] 孫燕姿 就在日落以後巡迴演唱會

那時候的我還小,他們還沒出生

那時候的孫燕姿,跟他們一樣大

是金曲獎有史以來第一次移師台北以外

就在高雄

得到一生一次的最佳新人獎

那時候高雄什麼都還沒有,

但我們有對高雄港都開放的想像,有孫燕姿的歌聲,有〈綠光〉。

當千禧年後〈綠光〉歌曲在街上,就有一個什麼都有可能的希望。

不同於任何意義,你就是綠光,如此的唯一。

千禧年的高雄,還沒有捷運、巨蛋、沒有夢時代、也沒有閃閃發光的海洋流行音樂中心,更沒有如今遊人如織的駁二藝術特區,還有串連高雄的輕軌。

那時候的城市熱點,是五福商圈的夜色,是三多商圈的百貨,是中央公園裡年輕人聚集的身影,還有新崛江人潮熙攘的不夜城氛圍。

霓虹燈閃爍,機車川流,卡帶與隨身聽塞滿有線耳機,青春就在那些街道的轉角隨時爆發。

就在這樣的時代,一首〈綠光〉出現。

不僅是孫燕姿的出道曲,更像是高雄當時的象徵,一座城市正急著往前,什麼都不知道的衝過去,一個世代正滿懷希望,等待某個瞬間的閃亮來指引方向。

高雄也是孫燕姿的幸運,她的兩座金曲獎,都是在高雄獲得。

她說:「在這裡我也拿到金曲獎最佳新人獎,也拿到了最佳華語女歌手獎,都在高雄!那時候的我們,見了好多次面,現在我們可能都老了一點點。但有些東西是不會變的。」

回到高雄不只是演唱會,而是一段跨越二十五年的深刻連結。

千禧年的台灣,的確瀰漫著這種躁動與期待。網路剛剛普及,唱片行依舊人潮擁擠,排行榜上的歌曲能影響整整一代人的心情。〈綠光〉跟高雄一樣像是奇蹟,提醒我們在迷惘中仍要相信,什麼幸運都有可能的時代。

於是,我們從孫燕姿〈天黑黑〉唱出的童謠孤單,到〈第一天〉的躍動心情,再到〈開始懂了〉的頓悟與承擔,她的歌一路伴隨我們成長。

〈我不難過〉是學會堅強的練習,〈我懷念的〉是青春不可逆的嘆息,而〈一起走過〉提醒我們青春並非一人獨行,而是群體的共同回憶。

直到〈遇見〉的旋律響起,我們才懂得,最珍貴的不是結局,而是那個命運讓彼此相逢的瞬間。

當年高雄的商圈燈火,到今日的流行音樂中心與新的硬體設施,城市不斷翻新,我們也一步步長大。可是孫燕姿的歌聲,卻像一道持續存在的「綠光」,無論經過多少年,只要再次響起,便能把我們帶回到那個什麼都有可能會遇到的契機。

她不是驚天動地的巨響,而是一股恆久的綠光力量,提醒我們:醜小鴨雖平凡也能閃光,克制也能很堅強。

於是,二十五年後,當她重回高雄,這座城市早已換了風景,但我們青春的共鳴依舊。

因為我們在她的歌裡學會孤單、懂得勇敢、練習成長,也在無數次「遇見」中確認,青春從未真正遠去,它只是被歌聲封存,等待再一次被喚醒。

青春,或許就是這樣,像高雄的夜晚燈火,像千禧年的新崛江街頭,像輕軌偶然閃現的綠光。

短暫卻熾烈,消逝卻永遠留痕。




留言